绿色金债发行规模大幅扩大,“绿色溢价”凸显市场好感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今年以来,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大幅增长,发行过程中持续保持“绿色溢价”。专家表示,扩大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有利于金融机构充实债务基础、提高资产质量、妥善开展绿色金融。展望未来,绿色金融债券仍有改进的空间,如完善标准、加强信息披露等。发行量超过去年全年。今年以来,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较上年大幅增长。前三季度排放量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6日,今年迄今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为4316亿元,2024年绿色金融债券发行总规模为2205亿元。绿色金融债券的主要投资领域是绿色产业项目。以10月11日上市的“绿债结算25国开02”为例,招股书显示,该期债券募集资金将主要投资于基础设施绿色化、能源绿色低碳化、生态保护修复利用、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等领域项目。远东信用研究院副院长张林认为,今年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的快速增长是政策与市场协同的结果。另一方面,政治支持不断增加。 《银行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今年发布的《绿色金融支持业务目录》,系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资产配置。通过《绿色金融支持业务目录(2025年版)》,绿色金融资产管理更加高效,绿色资产识别成本降低。同时,绿色金融债券市场认知度显着提升,绿色产业经济价值加速释放,债券市场流动性大幅提升。扩大绿色金融债券规模 发行将发挥重要作用,支持金融机构为绿色金融做出重大贡献。安荣评级首席经济学家周根帆告诉记者,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是金融机构完善和做强绿色金融的重要抓手。这将有利于增强债务基础,解决期限错配问题,并提供稳定、低成本的专项资金来源从中长期来看。同时,可鼓励金融机构建立专业的绿色资产识别、资金管理和信息披露系统,构建涵盖“信贷、固定收益、资产管理、投行”的三维产品矩阵,推动业务创新,增强综合服务能力。此外,绿色项目普遍具有稳定的现金流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整体资产组合的质量。 “绿色溢价”反映了市场认知。记者发现,截至今年,新发行绿色债券整体表面利率低于常规债券。业界将两类债券之间的利率差异称为“绿色溢价”。例如国家开发银行10月份发行的《25国开行绿色债券02清算》就有一个期限3年期,名义利率1.72%,而该行9月份发行的3年期一般政策性金融债券,名义利率1.79%。两种优惠券之间的差价为7个基点。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统计发现,绿色信用债在发行成本方面具有优势,与非绿色信用债相比,“绿色溢价”达10至20个基点。上海金融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曾刚认为,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投资,配置绿色金融债券已成为优化投资组合、开展ESG举措的重要途径。由于绿色投资配额和优惠税率等政治激励,一些投资者更青睐绿色金融债券。此外,绿色f金融债券透明度高、资金用途明确、环境效益易于评估,使投资者能够同时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回报。中国贸易商联盟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绿色金融债券的发行利率通常低于传统债券,“溢价”现象反映了市场对绿色资产的特定偏好。绿色金融债券具有明确的“绿色”标签,易于识别和营销。许多机构投资者都有严格的ESG投资政策和披露要求。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是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最直接、最容易量化的方式之一。通过投资绿色金融债券,投资机构还可以向客户、员工和公众传达其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形象。董小苗期待“伟大”随着绿色金融债券投资者数量增加、市场流动性显着改善,“溢价”现象将持续。完善标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由于绿色金融标准不统一、信息披露制度尚未完善,一些绿色金融项目正在出现“洗绿”现象。如何避免这种现象是业界主要关注的问题之一。对此,业内人士建议, 加快制定和完善绿色金融债券标准,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曾钢提出,完善相关法律和标准,统一绿色债券定义和认证流程,强化债券认定权威,防止“洗绿”。加强信息披露和第三方核查,完善环境效益评价体系,确保投资者利益获得有关生态项目的透明、真实和可比较的信息。周远帆表示,要持续完善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围绕绿色项目界定、财政投资范围、环境效益核算等核心问题,形成统一、明确、可操作的规范框架。同时,参照国际通行的绿色金融原则,推动国家标准与国际主要标准兼容对接,根据本行业实际情况保持独特条件,实现项目分类、效益评价等关键方面的国际互认,为跨境绿色金融和资本国际化创造便利条件。通过标准化建设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整体水平l 绿色金融债券市场运行效率。提高国际竞争力。对于完善信息披露和第三方认证机制,周远帆认为,可以进一步强化发行人资金使用情况、项目碳减排效果等信息披露要求,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完整的流程披露制度。鼓励独立第三方对绿色项目进行认证和绩效评估,提高透明度和开放性。增加信任并防止“漂绿”风险。为促进绿色金融债券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业内人士认为,有必要继续推动绿色金融债券产品创新。曾钢建议丰富产品类型和期限结构,下半年继续扩大绿色金融债券交易活动市场,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同时,要加强税收优惠、风险分担机制等政策激励,降低绿色融资门槛。周远帆提出了绿色债券类型和激励机制的创新。从传统金融债券入手,拓展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可持续发展债券等创新产品。政策层面,可考虑在税收、资金占用、贷款利率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债券发行和投资力度。周远帆还提出,培育长期资金和境外投资者参与绿色金融债券,优化市场结构。如果继续优化债券指数纳入机制,完善流动性支持工具,加强国际合作,将吸引长期投资者鼓励保险、养老基金、主权财富基金等配置绿色金融债券,推动市场结构更加多元化,支持绿色金融债券市场稳定发展。
(编辑:关关)

中国经济网指出: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和机构提供。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风险自担。

推荐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