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先适应,各机构调整基金风险水平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近期,基金行业密集调整产品风险水平。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多家金融机构发现,10月15日以来,央行连续调整代销资管产品风险等级,其中15只产品升级。富国基金、天弘基金、海富基金、易通基金等上市机构也对部分产品的风险等级进行了调整,大部分产品的风险等级有所提高。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今年表现良好的基金也提高了风险等级,引发市场关注。在调查过程中,多位业内人士透露了该基金风险较高的深层原因。主要触发因素是较高的波动性y、更高的回撤最大偏差倍数和减小的尺寸。对于此次调整的主要贡献者,债券基金来说,两大因素是债券市场波动加剧和部分基金增加股票仓位。风险水平的调整对基金销售产生重大影响。银行系统会自动阻止不适应风险的固定投资计划。这种看似例行公事的风险水平调整,正在悄然改变投资者的决策逻辑和代理分销渠道对基金产品的接受程度。该基金正在大力提高其风险水平。近期,多家公司和基金机构纷纷发布调整旗下基金和代理基金风险水平的公告。所涵盖的产品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引起了市场的关注。中信银行公告称,该行陆续调整了旗下17个资管产品的风险水平。自10月15日起,我们对代理商进行了风险评级。其中,有15只基金的风险级别被上调,只有两只基金的风险级别被下调。中信银行在声明中表示,上述措施旨在落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安排,履行适当性义务,保护投资者权益。资金偿还风险水平的调整遵循同类产品风险评级一致、根据市场和政策动态调整产品风险评级的基本原则。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整还包括今年表现出色的Fonds产品。例如,中国北京环球证券交易所创新精选计划在两年内开业。截至10月20日,该基金今年业绩表现超76%,过去一年基金业绩表现92.25%。中信银行最新调整,将基金风险等级由原来的“中高风险”提升至“中高风险”。将“SK”级别(PR4)调整为“高风险”级别(PR5)。事实上,在中信银行宣布调整之前,部分基金公司就已经宣布调整旗下基金的风险等级。8月5日,汇添富基金公布第二季度风险评估结果,以计划两年后开业的中国国际资本交易所北交所创新精选为例,波动性加大,拉升了基金的风险等级。 除了中信银行外,多家基金公司近期也宣布调整旗下基金的风险等级。富国基金近期调整了31只产品的风险水平,其中提高了28只基金的风险水平,其中包括近期涨幅明显的黄金ETF(518680)。天弘基金近期还上调了旗下6只股票的价格。天弘天利债券(LOF)等基金的风险评级, 天弘多收益债券和天弘宏丰增强型退货保证金已从 R2 增加至 R3。三只指数基金的风险级别由R3提升至R4。此外,Kaifutsu Fund和Eittsu Fund近期也宣布调整旗下基金的风险水平。 “基金公司调整产品风险等级后,基金销售机构也会相应调整。”一位基金业内人士透露。波动性增加和资产配置变化主要是由于基金风险水平上升,而风险水平上升主要是由于产品波动性增加、规模变化以及基础资产配置结构性变化造成的。 “独立的第三方基金评级机构会定期评估计价产品的风险水平。他们会根据产品管理情况,切实调整部分公募基金的风险水平。”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风险水平上升一般包括多种原因,第三方基金评级机构表示:“对于一些优质基金来说,高回报往往伴随着高波动性。例如,尽管长期表现优异,但基金净值短期内波动较大,反映出标的资产价格波动较大。这些基金通常投资于成长性较高、流动性相对较差的创新型公司,其净值在短期内波动较大。” 波动自然要大于常规宽基产品的波动。随着市场风格和资本结构的变化,这些产品的风险特征变得更加明确。一位债券基金经理表示,债券基金风险水平上升主要有两个主要因素。不过,近期债市整体波动加剧,直接体现在债券型基金的净值表现上。尽管固定收益资产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稳定的配置选择,但“拉锯”股债效应和利率政策预期变化,导致固定收益市场波动加剧,部分固定收益基金资产净值随之出现大幅波动。另一方面,今年以来股市表现良好,部分债券基金逐渐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以提高投资组合收益。这些策略调整自然会带来风险特征的变化,这些变化应该体现在固定收益基金的风险特征上。 评级。例如,近期提高风险等级的海富通战略收益固定收益基金的股权仓位,2024年末为11.28%,2025年一季度末增加至14.54%,2025年二季度末股权仓位进一步增加至15.29%,产品波动性也有所加大。或者说操作调整会对固定投资投资者产生怎样的影响,直接影响风险水平基金的?中国证券报记者接受采访时表示,基金风险等级的调整不改变其他风险收益特征,如投资者类型、投资范围、投资策略或投资者此前购买的产品的其他风险收益特征。它直接影响后续的交易行为,尤其是定投操作。根据现行适当性管理要求,如果投资者的基金产品风险水平超过风险承受等级,银行和代理商随后无法进行扣减操作。中信银行在声明中表示,对于固定投资产品,如果产品调整后的风险评级大于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则扣除不合格。连续3次扣除失败的,定投合同自动失效。投资者可以重新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或选择与其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进行投资。 “基金风险等级调整的影响主要是影响基金的销售环节。”一位银行投资顾问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从银行购买基金的投资者看重的是安全性,因此在选择产品时,对风险较高的产品非常谨慎,尤其是经过近几年市场大幅波动,客户的风险偏好下降,对高风险产品尤其谨慎。” “大多数投资者不太善于判断基金风险和产品。风险评级是选择基金时的唯一参考标准,因为它是基础资产和市场的逻辑。”上述银行投资顾问表示:“一旦风险评级上调,很多银行客户就会失去购买相关产品的欲望。”除了操作限制外,“风险信号”还传递出d 通过调整风险水平应引起投资者的最大兴趣。一位基金经理表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并不是一个“一刀切”的流程。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基金策略的不断优化,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正在动态变化。投资者应定期查阅基金的最新评级和风险提示文件,根据自身情况、财务状况和风险偏好及时调整投资结构。
(编辑:关关)

中国经济网指出: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和机构提供。作者的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风险自担。

推荐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